站内搜索 :

【两会聚焦】河南日报:让创新成为最鲜明的标识

发表时间:  2022-01-07来源:  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

□本报记者 冯军福 胡春娜

微信图片_20220107111335.png

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当前,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、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,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、科教兴省、人才强省战略,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。

嵩山实验室、神农种业实验室、黄河实验室揭牌运行,一批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启动建设,省科学院重建重振……这些“大动作”,释放出河南下大力气狠抓创新的鲜明信号。在创新的赛道上,河南如何实现更大跃升?怎样占领发展制高点?省两会期间,代表委员进行了热议。

构建一流创新生态

创新的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,“光、水、湿、温”,都要恰到好处。厚植一流创新生态,创新高地才能在中原大地隆起。

省政协委员、省科技厅副厅长刘英锋表示,建设国家创新高地,关键是要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,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支撑。要“软硬兼施”,除了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支持外,也要有相应的服务配套机制,为创新人才搞科研提供好的政策、环境和条件。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按照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要素链、制度链、供应链深度耦合的要求,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强化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,以产业需求提供创新要素供给,实现创新全链条的协同推进大循环,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、专业的供给和服务,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保驾护航。要厚植一流的创新文化,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,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新、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。

省人大代表、新乡市红旗区委书记刘宏锋说,红旗区拥有4.2万个市场主体、8所高校,202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。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让创新成为新时代河南最鲜明的标识。下一步,红旗区将持续做优创新生态,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,利用辖区高校众多、创新资源丰富优势,以红旗“双创联盟”促进创智资源集聚融合,着力做强创新引擎,构建区域创新高地,实施“五项科技行动”,全面构建“五个创新体系”,形成一流创新链条、创新平台、创新制度、创新文化。

建设一流创新平台

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要素、承担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。建好一个平台,可以吸引一批人才、落地一批项目、催生一批成果。

如何打造一流的创新平台?省政协常委、安图生物董事长苗拥军认为,一要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平台。企业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更能感知市场和民生的需求,其创新能力对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至关重要。二要加大创新投入。我省创新投入占GDP比重还不够高,建议制定相关规划,持续加大创新投入,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。三要积极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,企业、科研中心、高校等机构,要充分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。

省人大代表、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于文杰说,我省着力打造郑州大学、河南大学“双航母”,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新兴产业重点培育、未来产业谋篇布局,加快布局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。前不久,我省重建重振省科学院,这是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一个重大举措,为未来河南高新技术产业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、人才回流,创建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。未来,加强平台建设,充分发挥平台保障支撑作用,将能更好地实现创新生态与人才建设的有效融通和对接。

凝聚一流创新人才

创新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,需要在创新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上下功夫。

省人大代表、开封迪尔空分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海霞认为,要吸纳人才、留住人才,就要加强人才载体建设。她建议,加快科研院所、高校等人才进驻和培育工作,打造好人才创新基础。同时,省内的大型国有企业、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等,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,带动人才进驻,留住“金凤凰”。

省政协委员、民进会员、郑州大学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宏民介绍,该实验室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关键制备技术搞研究,近年来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。在他看来,建设国家创新高地,一方面要积极采取针对性邀约、量身定做等方式引进顶尖人才,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,在青年人才推举、选拔和培养上多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,给予项目、资金和政策支持,帮助他们脱颖而出、迅速成长,进而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有力人才支撑。

(转载自《河南日报》2022年01月07日第07版


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页